奪得奧斯卡許多獎項的模擬遊戲,講述的是一個英國的數學家、邏輯學家跟計算機科家的故事,他叫艾倫‧圖靈,有時我常想,以前的人怎麼可能同時有那麼多身份,後面想想,那個時候,沒有電視、網路跟遊戲機,那個時代,唯一的休閒娛樂,應該就只有看書,這才導致那時候的人,同時可以有那麼多身份,這篇文章,不是要說這部電影的劇情跟歷史背景,也不是討論男女主角演技有多麼的肯定,而是要介紹在那個年代,這部電影一直扮演的無聲且主要的角色"密碼",也就是摩斯電碼。

 

不要問我為什麼懂摩斯電碼,那是一段痛苦的回憶,我有空在分享給各位聽,各位如果當過常備兵役,就是一年以上的兵役,對軍中的報務士兵,這個專長應該有耳聞,我就是報務士役畢的,所以,我的摩斯電碼的專業,還是可以有相當程度的,以下搞懂這四件事,讓你在看模擬遊戲或其他有關密碼的電影時,會有更深一層的體認。

 

 

 

一、摩斯電碼

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,摩斯電碼(英語Morse Code)是一種時通時斷的訊號代碼,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標點符號。是由美國人薩繆爾·摩斯1836年發明。它只是通訊溝通的一種符號,但它的出現讓通訊溝通多了許多神秘的色彩,它只能代表出英文字母跟阿拉伯數字,短音叫di(),長音叫da()

摩斯電碼圖 

二、摩斯電碼發報機

基本上摩斯電碼雖然由長短音所組成,但如何敲成正確的長短音確是一大困擾,因為每個人耳朵接受的頻率沒有一致,對長短音的定義也不同,所以當時就發明了發報機,讓發報人員可以更正確的發出長短音,學習發報機有一定的規則,要將拇指跟食指合併,輕輕的放在發報鍵盤中,然後將手指輕輕的往前敲為DI(滴),往後挪為DA(答),這樣才可以更正的發出長短音。

摩斯電碼發報機 

三、摩斯電碼排列方式

由於摩斯電碼是英文字母跟數字所組成的,但它卻無法像人類語言發音,因為人類語音有太多的規則,在那個時候,戰爭都是分秘必爭的,無法去解釋太多複雜的規則,發明人摩斯就限定在發報時,英文字母為四個字母一組,數字為5個一組,這樣才可以讓報務人員,組跟組之間要停隔23秒,這樣接受人員才可以知道,什麼時候要停,什麼要重新開始,不然,當一連串音頻連續發出時,人的大腦會開始混亂,並開始產生幻聽,這就是在模擬遊戲中,大家可以看到許多美麗的女生,在紙上寫一堆看不懂的字母,然後優雅的舉起手,在由別人接收傳送到戰情室,因為人的大腦無法同時,在接摩斯電碼時,又同時翻譯摩斯電碼背後的意義,這種情形只有在電影出現,不然就是雙方己經限定好規則,當出現某種四個英文字母背後的意義,這樣才可能在同時接收摩斯電碼時,又可以瞭解其背後的意義。

 

摩斯電碼出現在許多電影中,如周迅演的"風聲"湯姆漢克斯主演的"浩劫餘生"都曾經運用過摩斯電碼來求救或是表達暗號,這些有時候會太跨大了,不過,在二次世界大戰中,摩斯電碼真的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在那個沒有手機、沒有電話的時代,所有的遠距離的溝通都要靠26個字母跟10個數字來代表意義,這真的考驗著當時發報人員跟發譯人員的智慧啊